zirk.us is one of the many independent Mastodon servers you can u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diverse.
Literature, philosophy, film, music, culture, politics, history, architecture: join the circus of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For readers, writers, academics or anyone wanting to follow the conversation.

Administered by:

Server stats:

760
active users

#Dante

3 posts3 participants0 posts today

25 March is #DanteDay. In 2021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 the Alasdair Gray Archiv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University of Verona and the Italian Institute of Culture, held a symposium & reading commemorating 700 years since the death of Dante, & marking Alasdair Gray’s translation of The Divine Comedy – his last major work before his death in 2019

youtube.com/watch?v=vsBnib39WN

Hab am Wochenende einen Freund in München besucht. Und endlich konnte ich #SimonRattle live erleben 🎼❤️und dann auch noch mit dem Sinfonieorchester des #BR und #neueMusik. Boulez, Berio und Lachenmann wurden gegeben. Insbesondere der Laborintus II von Berio war um-wer-fend! Der absolute Hammer! Bearbeitetet wird hier das Inferno von #Dante. Am 1. April wird das Konzert um 20:03 Uhr auf BR Klassik gesendet. Unbedingte Hörempfehlung!

Replied in thread

在孔蒂尼的选集里重读了Le dolci rime(就是Convivio里讨论高贵的本质的那一首),现在我觉得Santagata对这首诗的解读也非常可疑

(当然最奇怪的是Santagata好像不接受 #dante 可以对同一个人/对象有不同侧重的不同看法,尤其在但丁如何评价腓特烈皇帝的问题上,你认为但丁只要表达出一点对该皇帝的负面意见就是他在表态拥抱圭尔弗【黑党】的立场的话你对一个几乎是呼吸着圭尔弗阵营散播的该皇帝的无穷多黑料长大的人是不是要求太高了?这和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有多大区别……?你如何解释Salimbene这种一边传播皇帝的各种残忍事迹一边赞赏他的机智和言辞【仅根据Contini的引用】的作者?)

Replied in thread

#dante 为了反驳传统上的一种解读,即将Tre donne... 这首(流放期间所作的)canzone第81行的"il bel segno"解读为佛罗伦萨(而非一个具体的女性,更具体来说但丁的妻子),Santagata引用另一位学者的意见说:

【中文版不在手头所以我复制了原文并用DeepL翻译了一下】

Replied in thread

我的天啊孔蒂尼竟然把Il Fiore系年在《新生》之后,我觉得这可能是比他认为Fiore是 #dante 作品本身更令人难以接受(?)的观点
但是读了他给但丁写的提要我开始理解他为什么如此看重Il Fiore这部作品了,从根本上他是认为但丁在《神曲》之前应该先有一个发展自己的“喜剧”或者说谦卑风格的过程,而这条线确实在已有的但丁canon里是缺失的,可能除了和Forese的tenzone之外(事实上后者也有人认为是伪作)

这个想法确实很诱人,我有点被说服了。(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反而更难理解假如Il Fiore真的是但丁写的为什么但丁自己再也没有提到它,不知道这是否也是GC系年的动机之一,aka 他希望用但丁在《神曲》中跳过了整个后Beatrice时期来解释这一点。)

ps 这本书里孔蒂尼讲但丁的内容突然变好懂了,可能他给普通读者和给同行写作是两种语言😱(GC不愧是GC。)

Replied in thread

接之前的某条 #dante

对比圭多一号的Al cor gentil和二号的Donna me prega,但丁的说理更接近哪个可以说一目了然,所以我觉得炼狱篇里面他的选择即使在新风格内部也是有积极的批评意义的,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他和二号掰了所以选了剩下的那个。(当然圭多二号在其他层面上对他的直接影响大得多,但是我们或许可以认为《神曲》阶段的但丁的确更想要强调他和一号更加接近的方面。毕竟但丁总体上来讲是一个非常注重主次区分的诗人【这也是我认为他对普通读者门槛相对来说最低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我觉得圭多一号对经院哲学话语运用的成功之处,并不必然在于他在诗中真的深入融合了哲学(实际上前引那首诗用的程度很浅),而在于他把经院哲学的一些思维方式运用到意象的构建和表达以及修辞策略的设计中去。这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和训练读者投入的技巧。相比之下,圭多二号诗歌背后的哲学思考要深刻很多,但在孔蒂尼选的这些诗中,我觉得几乎看不到他有意将读者engage到他的思想过程中去。他的诗歌更多地是体现了他从哲学思考中得到的结论(which 可以是深刻而且高度原创的,例如反复出现的爱情和死亡的联系)。

Replied in thread

在《意大利早期文学选集》收录的所谓西西里诗人和Guittone诗派的作品之后,读到Guinizzelli的抒情诗,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可见但丁把这种写作命名为“新风格”,并且称G.为他的父亲,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中间最直观的差别似乎是Guinizzelli的深度增加了。西西里诗人如il Notaro (Giacomo da Lentini)和Guido delle Colonne,和Guittone的抒情诗,也能写出不少新奇的东西(而且实际上其内容可以和Guinizzelli很相似),但不免意尽句中。Guinizzelli的比喻和意象则要耐读很多,有一种愈读愈觉意味深长的效果。

因此这让我想到,是否 #dante 《炼狱篇》中那段关于“新风格”著名的定义性论断,“当爱/爱神给予我灵感,我就遵照他口授的方式写下来”“你们的笔紧紧追随着口述者”云云,也应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就是说不是作为作者角度的自述,而是作为读者角度的一种批评。(1/